#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媒体聚焦

人物专访 | 单银木:铸造当代秦砖汉瓦

2017-07-03

2572

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市上城区,坐落着一栋不算新的高层建筑,这就是被业内人士称作中国钢结构第一楼的瑞丰国际商务大厦。这栋建筑的背后,是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而其掌门人,则是痴迷于中国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这个姓名中有金有木的民营企业家,似乎命中注定与钢结构建筑领域有不解之缘。从上世纪90年代涉这个行业开始,单银木始终以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建筑集成服务商为己任,致力于铸造当代秦砖汉瓦。

 

一入此行便成痴

 

尽管单银木从接触到钢结构这个概念开始便下定决心专注于做钢结构建筑,但进入这个领域,却是缘于1994年对自己创业的一次反思。

 

实际上,单银木创业之初并没有什么方向性。作为一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贫寒农家子弟,当时的他读书不多,80年代开始建工厂、办实业的宏伟目标仅仅是让每一个穷兄弟住上杭州市的商品房。直到1994年之前,单银木在商场上兜兜转转,能接到什么订单就开什么厂,发酵管、钢水包、环保设备、闸门阀门、锅炉钢架,甚至生产打火机,一路走下来也算壮大了资产,成为一个拥有8家企业“集团军”的董事长。

 

然而,从他十几岁做学徒工学电焊技术开始,到二十几岁建起第一个厂即萧山市金属构件厂,命运已经悄悄准备将他引向钢结构建筑领域。

 

转折出现在1994年,单银木在日本考察时发现,日本的建筑工地没有中国工地的砂石、混凝土运输车,只有吊塔吊着钢柱子和到处忙碌的电焊工。有着精湛电焊技能的单银木敏锐地了解到,原来当时日本、美国的高层建筑,都是钢结构。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半数以上,成为建筑业的主流。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同时,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工期大大减少。此外,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

 

但是,即便是现在的中国,大部分人对钢结构建筑的认知程度仍然有限。因此,当单银木1994年底决定卖掉手上所有企业、产品和设备,成立新公司一门心思主营钢结构建筑业务时,得到的是一片质疑声和反对声。因为,在当时没有政策扶持的情况下,钢结构在行业人的眼里是一个投资成本高、市场发展前景不明的产业。

 

然而,单银木却认准了这个行业,并在此后的20多年痴迷于推进钢结构建筑领域的发展。

 

为了顺利进入,单银木首先将业务方向定在技术门槛不高的轻型钢房,以厂房和仓库建设为主。但即便这样,由于社会对钢结构普遍不熟悉,公司业务仍然很难开展。

 

直到1997年,当时的杭萧轻钢参加安徽省“951工程”——奇瑞汽车发动机厂房的招投标。在遭遇某世界500强、号称“百年轻钢企业”的一家美国公司同台竞争的情况下,单银木带领设计团队连夜改方案,最终以更省钢量且更为安全的设计赢得了竞标。

 

此后,单银木带领自己的公司不断拿下大工程。随着一栋栋钢结构厂房的不断落成,尤其是后来进军高层建筑领域,杭萧钢构终于在钢结构建筑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2003年,杭萧钢构成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被列入建设部首批建筑钢结构定点企业;2004年,杭萧钢构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与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和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如今,杭萧钢构已经参编、主编了30多项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及规程规范,在楼承板、内外墙板、钢结构住宅、防腐防火和施工工法等方面先后获得30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

 

绿色建筑的梦想

 

钢结构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钢铁去产能给钢结构建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很多钢结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专注于钢结构建筑的单银木来说,这些也是他立志将企业做成“工业化绿色建筑集成专家”的动力。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钢结构技术面临推广难的困境。经历了那个时期的单银木认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钢铁产量严重不足,为保证重点建设用钢,对在建筑中的用钢量加以限制。当时的建筑思路和技术使人们对混凝土建筑产生依赖惯性。

 

“对钢结构的认识不足。”单银木说,尤其是房地产建设者和消费者,不了解钢结构、不愿意采用钢结构,这对应用推广造成了一定阻力。此外,钢结构相关配套建设材料不足,主要是保温隔音性能良好的轻质围护墙体等质优价廉的新型建材相对太少。

 

但从小看惯了茅草棚的单银木,不愿再看到消耗了多数人一生积蓄的房子拆了再建。“我要做永久的房子。”单银木说,混凝土的房子生命周期到了就拆了,还影响环境,钢结构的房子生命周期到了还可以重复利用钢。

 

这也是单银木推崇的藏钢于民、藏钢于建筑的理念。“做钢结构建筑这一行,不仅仅是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感到它是利国利民、有益于生态的一项伟大工程。”单银木说。

 

钢结构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对生态几乎不产生负面影响,发展钢结构建筑,实际上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

 

国务院今年1月5日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对重点节能领域之一的建筑节能,特别提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和钢结构建筑。

 

这份方案为全国建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而作为钢结构建筑产业重要企业的杭萧钢构,已先行先试探索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杭萧钢构的业务已逐渐布局绿色建筑的整个生态链,从设计到制造,到材料、施工总承包以及房产开发等,每一个环节都积极贯彻绿色理念,在超低能耗以及近零能耗的建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渐形成规模。

 

杭萧钢构运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告别传统现场手工操作时代,促进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建造的过程也尽可能体现绿色低碳,减少污染。在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大政策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杭萧钢构把“去钢铁产能”和“去房地产库存”相结合,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快速普及,与传统房地产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正如我国许多竞争意识强烈的民营企业一样,单银木很早就开始探索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我国目前仍然不是钢结构建筑的大国,只有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才能在更丰富的实践中,掌握并验证先进技术。

 

当前我国正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杭萧钢构的海外战略实际上契合了国家层面的要求。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杭萧钢构“走出去”的步伐将走得更为稳健。

 

“对企业来说,海外市场肯定是一个发展战略,希望把企业战略和国家战略相结合。”杭萧钢构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陈瑞告诉记者,钢结构轻快好省,比较适合“走出去”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需要以附加值的形式输送出去,一方面把中国企业带出去,希望最新产品和技术在国外有一些发展;另一方面也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体现对沿线国家的支持。

 

“中国的钢结构技术与钢结构先进产能将成为一张世界名片。如果能作为领头企业占领市场,与世界共享钢结构技术成果,一方面是合作共赢,另一方面也是主动拥抱国家战略,强化责任担当,可以为中国企业树立良好形象。”陈瑞说。

 

据单银木介绍,杭萧钢构海外项目主要分布在安哥拉、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公司海外项目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或地区,打造了德国法兰克福航空铁路中心、格鲁吉亚青奥村酒店、新加坡OUB办公楼、卡塔尔多哈国际机场等一批具有地标意义的钢结构建筑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杭萧钢构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也作为分包供应商参与到一些大型国企甚至央企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央企、民企强强合作的典范。

 

实际上,杭萧钢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树立了一个成功企业的形象,还通过与当地工人及雇员的温情合作,成功搭建了跨国友谊的桥梁,也更好地促进了沿线国家人民接纳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据杭萧钢构格鲁吉亚青奥村酒店技术负责人刘勇介绍,格鲁吉亚的工程中从国内带了一些技术工程师过去,同时用了很大一部分的当地雇员,给当地雇员的人均工资都高于当地工资。雇员对中国人比较友好,政府部门也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特别满意。“格鲁吉亚雇员和咱们员工关系很好,会把自己酿的红酒送给中国工人,邀请中国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家中吃饭。”刘勇说。

 

从立志让穷兄弟住上杭州的商品房到将安居工程建到海外,单银木用了30年。这期间,单银木一步一步将杭萧钢构做成了钢结构行业的大品牌。但这还不够,单银木的目标是,将杭萧钢构做成世界一流的绿色建筑集成服务商,将低碳环保的钢结构覆盖到更广泛的国内外建筑市场,以惠及更多的城市和居民。

 

记者  王文迪/金融世界

相关新闻推荐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1958号

联系我们

股票代码
600477

首页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