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媒体聚焦

党媒高端访谈杭萧钢构单银木董事长:成功源于主动拥抱国家战略

2016-04-15

3434


重庆日报
2016年4月15日
思想·高端访谈专访
杭萧钢构单银木董事长

企业成功关键在技术创新

 

重庆日报:经过30年的努力,杭萧钢构取得了哪些成绩?

单银木:很多,举个例子:2002年,由杭萧钢构承建的武汉民生银行,是全国第一座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改为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全钢结构建筑;2005年,杭萧钢构研制成功 CCA 纤维水泥板,技术优势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肩;2011年,杭萧钢构通过住建部审查核准,成为首个获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钢结构企业……

 

重庆日报:是什么让杭萧钢构在行业里遥遥领先?

单银木:杭萧钢构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靠两点:一是技术创新。最早只有十几名研究人员的研发中心,现已有 300 余人,每年光科研人员工资就几千万。企业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是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资质在行业中最高、最全。凭着近 300 项专利的优势,杭萧钢构开始谋求转型,从生产商转向输出技术、管理和品牌的服务商。二是培养牢固的质量意识,对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比如,对钢构件截面的宽度国家标准是正负3毫米误差,我们是2毫米,超出就要返工。

 

绿色发展要注重社会效益

 

重庆日报:您认为钢结构的优势有哪些?

单银木:我认为钢结构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降耗、缓解生态压力、符合国家战略;二是响应国家号召、消化过剩钢铁产能、藏钢于民、藏钢于建筑;三是减少劳动力资源占用、促进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提升城镇化水平;四是协助政府完成工业化绿色建筑指标;五是工期缩短、减少安置成本、提升政府形象、解决民生问题;六是易形成税源聚合效应、增加地方税收、提高就业率;七是提高了建筑标准和质量,是建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重庆日报:现在倡导绿色发展,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方面,杭萧钢构有哪些比较成功的探索?

单银木:历经十余年技术研发和样板工程的实施,杭萧研发成功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产业化特点,并且国际领先,2007 年 11 月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成功研发“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相关产品,被列为建设部推广项目,并应用于国内第一个完全国产化的绿色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和全国最大的钢结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武汉世纪家园。2010年3月获得了住建部“住宅产业化基地”的认定,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真正意义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引领了中国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藏钢于民,加强战略储备

 

重庆日报:关于“让成品钢储藏于建筑,储备国家战略资源”,您是怎么看的?

单银木:随着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各地得到具体执行,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加大,带来对建筑用钢需求增加,一方面能部分化解钢企产能过剩,同时从长久来看,还能为国家钢铁战略储备提供有效的途径。

作为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在很多发达国家,“藏钢于建筑”“藏钢于民”的战略储备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有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钢结构建筑中95%的建筑用钢材得到有效回收,其中,10%经简单加工以后即可重复使用,另外85%则通过回炉等手段再次回收利用。

 

去产能要加强钢结构的推广应用

 

重庆日报:您认为发展钢结构建筑在化解钢铁产能的过程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单银木:去产能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钢结构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国务院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政策给钢结构建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很多钢结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钢结构建筑产业要抓住机遇,发挥去产能的关键性作用。

 

重庆日报:钢结构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发挥好作用,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单银木:钢结构技术推广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钢铁产量严重不足,为保证重点建设用钢,对在建筑中的用钢量加以限制。当时的建筑思路和技术使人们对混凝土建筑产生惯性。其次,对钢结构的认识不足。尤其是房地产建设者和消费者,不了解钢结构、不愿意采用钢结构,对应用推广形成了一定阻力。此外,钢结构相关配套建设材料不足,主要是保温隔音性能良好的轻质围护墙体等质优价廉的新型建材相对太少。

 

重庆日报:该如何应对呢?

单银木:接下来,要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一方面要加强科普,推动人们的观念更新。只有对钢结构这种绿色建筑技术有所了解,才能逐步接受钢结构住宅。另一方面,要加快钢结构的配套技术研究,不断开发出更多墙体围护材料和产品,进一步降低造价,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此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重点区域或者部分建筑建设中可强制使用抗震性好的钢结构,可在地震、战争后减少重建成本。

 

调整生产方式,培养新型产业工人

 

重庆日报:为什么说发展钢结构需要大量产业工人?

单银木: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化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与传统混凝土建筑依靠农民工手工建造完全不同,钢结构建筑要求的是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所有管理依据数据采集进行信息化的处理。这样的生产模式把传统建筑中最不确定的“人的因素”降到最低,促使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并不断提升知识和技术积累。

 

重庆日报:让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的意义在哪里?

单银木: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为农民工转化成产业工人,提供了新的发展出路。一方面,钢结构企业将不仅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大批农民工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同时,企业培养的产业工人未来将不断释放给社会,满足其他产业的需要,缓解“技术工难招”的现状。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让一大批新兴产业工人具有归属感,提升了他们的谋生技能,让他们在城市中更具认同感。

 

企业要善于搭国家战略顺风车

 

重庆日报:杭萧钢构接下了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在这方面走在了钢结构企业的前列。杭萧钢构在“走出去”方面有哪些经验?

单银木:近几年成功发展的经验表明要主动拥抱国家战略。杭萧钢构接下的国外订单大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的项目,如安哥拉、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新加坡等,这些订单的选择,成为了公司战略符合国家大战略方向的最好注脚。值得一提的是,杭萧钢构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承接的首个项目是2014 年平安夜前夕,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有限公司得到的订单额高达一亿三千九百多万元的哈萨克斯坦阿克托盖铜矿选厂项目。现在,凭着自主创新的专利,我们已成功进军欧美市场,与国际一流的钢结构企业同台竞争,拿下德国法兰克福航空铁路中心、冰岛雷克雅未克音乐会议中心、卡塔尔多哈国际机场等多个大项目。

 

重庆日报:您认为钢结构企业该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

单银木:在开拓国外市场中,杭萧钢构有两种渠道获得订单,一是与总包合作,二是直接找到业主,两个渠道的比例对半开。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加速推进,国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为钢结构企业的“走出去”铺平了道路。在未来,钢结构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重庆日报 》( 2016年04月15日12版)


《重庆日报》同版专访了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1956年出生,湖南南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

相关新闻推荐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1958号

联系我们

股票代码
600477

首页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