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媒体聚焦

每日商报:什么样的房子抗震能力强?钢结构建筑“更能抗”

2021-08-30

4675

商报讯(记者 孙飞扬)地震是对城市破坏力最强,迄今为止始终难以有效预防的大型地质灾害之一。当地时间814日,加勒比海国家海地共和国发生7.2级大地震,城市建筑受损严重,已造成数千人伤亡,近60万人受灾,西半球的巨大灾情又一次将“地震”关键词拉回了人们的视野。

 

如何应对大震级地震?如何让建筑在灾害中更加安全?成为了无数科学家、工程师与设计师努力追寻的目标。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钢结构建筑是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类型。”杭萧钢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根据研究,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三种类型,其中面波波长大、振幅强,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在传统工艺条件下,采用砖混结构的房子,一旦遭遇强烈地震往往难以幸存,相比之下钢结构建筑具备更显著的生存优势。

 

那么钢结构建筑何以应对地震灾害呢?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效能可以从结构强度、自重、延性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首先,作为钢结构建筑的“骨架”,钢材的强度远高于混凝土且钢结构材料的密度约为混凝土密度的3.2倍,相同规模情况下,钢结构的自重更轻,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可降低结构重量约三分之一,在地震作用时,承受的地震能量更小。加之钢材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通过变形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在较大变形下也不易倒塌,具有较高的抵抗强烈地震的能力,为逃生赢得时间。

 

在抗震性能优良的同时,钢结构建筑还具备广阔的市场需求与显著的可推广性。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统计,在2020年,我国共发生3.0级以上地震559次,其中3.0-3.9级地震405次,4.0-4.9级地震126次,5.0-5.9级地震25次,6.0-6.9级地震3次。由此可见,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效能是建筑应当具备的刚需。当前,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钢结构建筑已占到总量的50%左右,2020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据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估算,每平方米钢结构建筑相比混凝土材料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可减少12%能耗、39%用水量、15%CO排放、6%NOX排放、32%SO排放、59%粉尘排放、51%固废,在拆除时还能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过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

 

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被列入住建部首批建筑钢结构定点企业,杭萧钢构以钢结构为核心,开展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的研发和攻关项目,形成了以钢结构住宅和钢结构公共建筑为主的两大核心产品体系,提供了完整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杭萧钢构已成为推动和引领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关新闻推荐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4001958号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0893号

联系我们

股票代码
600477

首页

Close